为何被誉为“中华战舞”?潮汕英歌舞春节“霸屏”火出圈

来源:广东新闻网  发布时间:2023-02-03 

今年春节期间,英歌舞“火出了圈”,本地群众和四方游客掌声雷动,相关视频在多个网络平台热传,甚至有人不远千里驱车到潮汕乡村“现场看一眼英歌”

英歌舞是潮汕地区集戏剧、舞蹈、武术于一体的传统艺术,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因其“又老又潮”,被不少网友称为“民间街舞”。英歌舞正顽强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另一种生命力

英歌舞“南舞北相”令人称奇,给人印象“温和婉约”的岭南,为何产生如此威猛豪迈、被誉为“中华战舞”的“民间街舞”?

特定步伐配合“咚咚锵、咚咚锵”的锣鼓节奏,古装扮相的表演者手里的舞槌上下翻飞,对敲而舞,鼓声、吼声交织,铿锵有力,气势如虹。

科教新闻网

这是潮汕地区集戏剧、舞蹈、武术于一体的英歌舞。今年春节期间,英歌舞“火出了圈”,本地群众和四方游客掌声雷动,相关视频在多个网络平台热传,甚至有人不远千里驱车到潮汕乡村“现场看一眼英歌”。

兔年正月初一,广东汕尾陆丰市甲子镇举办甲子英歌巡游活动。

这种流行于广东汕头、揭阳、潮州、汕尾等潮汕地区的传统艺术,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因其“又老又潮”,被不少网友称为“民间街舞”“中华战舞”。

在有人感慨“年味变淡”的当下,英歌舞正顽强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另一种生命力。 新闻评论网

春节期间,英歌舞队参加潮阳区2023年新春文艺演出。(潮阳区委宣传部供图)

英歌之魅

英歌舞还火到了国外。1月22日,为庆祝农历春节,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的一家购物中心组织了一场英歌舞表演,当地40多人组成的表演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驻足观看

英歌舞今春有多火?

“又炫又燃”“传统文化氛围真浓厚”“下次春节想去潮汕地区了,不为别的,只想看英歌舞”……在各种社交媒体和移动平台上,曾经的地方舞蹈英歌舞迅速蹿红,与英歌相关的话题和视频“霸屏”各大网络平台。

春节期间,慕名前来观看“肥蛇”表演的游客从山东、吉林、北京、安徽等地,来到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老溪西社区。 萧山教师网

拼版照片:左中右均为潮阳区老溪西乡英歌队的表演现场。新华社发

老溪西乡英歌队队员陈志辉身材健硕,在英歌队的最前排舞蛇领队,故被网友赠以绰号“肥蛇”。陈志辉告诉记者,春节前他的抖音粉丝数只有两三千人,过完年粉丝数量涨了将近十倍,甚至有粉丝从浙江驱车千余公里赶来找他合影。

正月初一上午,汕头市潮阳区文光塔广场锣鼓喧天,众多青年敲槌迈步。他们矫健的身姿、豪迈的气势,吸引了不少过路游客。

大年初一,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在表演中。新华社发

“非常精彩,第一次看英歌舞表演,觉得很新奇。这个习俗挺好的,今天带我的小孩子一起来看,也让他感受一下这边的文化。”江西游客吴先生说。 国际军事网

潮州市潮安区即将参加演出的文里英歌队在夜间进行排练。即使演员没有带妆上阵,还是有不少市民围观。粗犷多变的步伐、漂亮灵动的槌花让观众目不暇接,现场响起阵阵掌声。

英歌舞还火到了国外。1月22日,为庆祝农历春节,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的一家购物中心组织了一场英歌舞表演,当地40多人组成的表演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驻足观看。

兔年正月初一,广东汕尾陆丰市甲子镇举办甲子英歌巡游活动。(陈铿铨摄)

在网上流传的英歌舞短视频下方,有网友评论道:“这才是中国传统节日该有的样子,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。”

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游客张学萍带着全家到潮汕地区过年。看完英歌舞、回到吉林之后的他依然意犹未尽,给陈志辉发信息感慨说,英歌队“保护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,跳出了英歌舞的灵魂”。 长治新闻网

张学萍7岁的孩子还录制了一段视频发给自己的“偶像”。他摆出英歌舞的姿势说:“亲爱的‘肥蛇’叔叔,我看了你的英歌舞,你跳得真好,我要回家了,以后我还来!”

兔年正月初一,广东汕尾陆丰市甲子镇举办甲子英歌巡游活动。(陈铿铨摄)

英歌之源

已经成为民间和学界主流共识的是,当代英歌舞与《水浒传》故事紧密相关

英歌舞“南舞北相”令人称奇,给人印象“温和婉约”的岭南,为何产生如此威猛豪迈的“民间街舞”?

英歌舞作为一种民间艺术,其产生、发展、演变过程较少文字记载,有籍可考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,其源头有许多不同版本。 国内新闻网

据《潮阳县志》记载,“从明代开始,潮阳始有英歌”。《潮汕民俗大典》列举了几种英歌舞由来的说法,包括由古代祭祀仪式傩舞进化而来,由山东大鼓子秧歌等戏曲演化而来,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用于传武习艺而来等。

兔年正月初一,广东汕尾陆丰市甲子镇举办甲子英歌巡游活动。(陈铿铨摄)

也有学者认为,“南舞北相”的英歌舞是中原文明向南传播与岭南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。相传南宋时期中原军队南下,将山东鼓子秧歌和凤阳花鼓等北方秧歌带到今天的潮汕地区,在与当地文化融合之后形成了英歌舞。

“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,命一人挝鼓,每鼓一巡群歌竞作,连日不绝,名曰‘秧歌’”,这是清顺治潮州知府吴颖《潮州风俗考》中的记载。有人认为,秧歌的“秧”在潮汕方言中与“英”字相近,在民间辗转流传,久而久之便转化为“英歌”。

萧山家居网

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于认为,英歌舞并无单一起源,这些来由都可能是其在漫长历史中变化发展的一部分。以潮阳英歌为例,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开资料显示,当地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,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,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,逐渐演化为英歌舞,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。

2023年1月29日(农历正月初八),汕头市濠门英歌队在达濠古城进行英歌表演。新华社发

汕头市潮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翁木顺说,从演员面具脸谱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端倪——早年的脸谱和傩舞相似,后来戏剧角色占据了主流,如今则主要借鉴小说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形象。

探索发现网

已经成为民间和学界主流共识的是,当代英歌舞与《水浒传》故事紧密相关。民国时期曾任潮州文献馆主任的翁辉东辑录:“潮州有唱秧歌之戏,每春二三月,乡社游神,常常见之……观现在秧歌之游唱,其前导有灯笼,榜曰‘大闹花灯’,次饰水浒传梁山泊好汉多人,最多者符一百零八人之数,敷演假庆闹元宵,攻大名府故事。”

如今,潮汕地区英歌队舞者多为双数,或36人、或72人,最多曾至108人,表演时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,配合锣鼓点和吆喝,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,边走边舞。

潮阳区铜盂镇老溪西英歌队始建于1984年。该英歌队教练陈宋琪说,英歌队常以36人为演出队伍编制,对应《水浒传》中的“三十六天罡”,主要展现小说故事中梁山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过程。

潮阳区老溪西乡英歌队正在表演。新华社发

很多初看英歌舞的观众心中都有不少问号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问题是,“领队扮演的是什么人?手里拿条黑白相间、能屈能伸的是什么东西?做什么用?”

原来,领队扮演的是《水浒传》里的“时迁”,手里拿的物件是“蛇”。陈志辉说,扮演“时迁”的他首发探路,相当于整个英歌队的“灵魂”。之后便是“头槌”“二槌”“三槌”“四槌”,分别扮演李逵、关胜、鲁智深、武松,摆出猛虎下山的动作。此后“梁山好汉”依次出场亮相,变换出攻城战阵的各种队形,如“双龙出海”“四虎并驱”“粉蝶采花”等。 财经新闻网

兔年正月初一,广东汕尾陆丰市甲子镇举办甲子英歌巡游活动。(蔡华镇摄)

在汕头潮阳、揭阳普宁、汕尾陆丰等地,许多镇街都有英歌队,有些镇甚至同时拥有几支不同风格或不同年龄结构的英歌队伍。仅潮阳一区,就至少有上百支英歌舞队。

不同镇街的英歌舞表演风格、角色分配都略有差异,但表演几乎都取材于梁山好汉故事,其动作威猛阳刚、服饰色彩鲜艳、音乐热闹欢快。翁木顺说,英歌舞表演以刚劲、奔放的舞姿,构成了威武、豪迈的气势,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,“在潮汕人眼里,英歌就是英雄的化身、吉祥的象征。”

气势磅礴,威武奔放,充满阳刚之气,威猛不逊北方安塞腰鼓,“这才是‘中华战舞’!”网友不吝如此评价潮汕英歌舞。 杭州新闻网

潮汕英歌舞正在表演。新华社发(林蓁摄)

英歌之技

英歌舞表演时长不一,有的大型节庆活动会持续整个白天。这不仅对演员的体力是巨大的挑战,也对演员的基本功和团队配合默契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

每逢农历新年和民俗节庆,潮汕地区“跳英歌”便迎来高峰。

英歌舞表演时长不一,有的大型节庆活动会持续整个白天。这不仅对演员的体力是巨大的挑战,也对每个演员的基本功和团队的配合默契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。

潮汕地区英歌队多属民间业余团体,演员均是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排练。潮阳英歌省级传承人、老溪西乡英歌队教练陈宋琪说,队员们白天要上班,基本只能晚上组织练习,夏日广东,夜里温度也会超过30摄氏度,练习过后演员都像水浸过一样,浑身湿透。 沧州新闻网

英歌舞的基本动作是“舞槌”,舞时每人各执两根被称为“槌”的圆形短木棒,双脚成骑马蹲裆步,提腿向横跃动,双手随锣鼓节奏上下左右对击木棒,头和身体随之自然晃动。

2023年1月29日(农历正月初八),汕头市濠门英歌队在达濠古城进行英歌表演。新华社发

“这些虽然是基本动作,但很不容易练好。”陈宋琪拿起两根槌边敲击边说,以前村里排练场地还没硬底化,排练结束之后,地上的沙子都被汗水浸湿了,湿沙能勾勒出演员排出的队形。

为了一天的“跳英歌”,英歌队至少要练习半年之久。演出当天,队员们凌晨4点钟就要起床去祠堂化妆,几十名演员既要画面具脸谱,又要装扮更衣,有的角色还需要戴上假肚子等道具。天亮后,表演正式开始。英歌队一路走一路跳,中午短暂吃饭休息后,下午还要继续巡游,直到太阳落山方才结束。 承德新闻网

潮汕英歌舞正在表演。新华社发

“这一路英歌槌打过来,中间不能休息,而且气息不能断,必须一鼓作气把气势打出来。”陈宋琪说。

“肥蛇”陈志辉已有20年练舞的经历,他负责扮演的“时迁”也起到整支队伍指挥者的角色。何时变队形,何时换舞步,都由他根据队伍行进的节奏和环境情况发出指令。

“表演时我嘴里会衔一支哨子,靠吹哨节奏的变化告诉队员们什么时候跑起来、什么时候停下来、什么时候变动作。”陈志辉告诉记者,他手中的道具蛇则是“指挥棒”,为身后的队友提供指引。

潮汕英歌舞正在表演。林蓁摄

长治新闻网

“比如我在行进过程中突然停下来,弓步下蹲,蛇头朝下,正在两列行进的队伍就会停下来,变成两人面对面的对槌舞。”陈志辉说。

想舞好英歌,既要不懈坚持,也要有好的道具。除了“时迁”扮演者手中的“蛇”,对其他英歌队员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一副英歌槌了。

潮阳区西门女子英歌队总教练陈坍鹏说,男子英歌槌长约52厘米,两支一副重量一斤半左右。英歌槌要挑选优质木材加以制作,才有足够的硬度和重量,敲击起来声音才更响亮,更能展现英歌舞的恢宏气势。

“英歌槌要连续挥动十几个小时,加上身上戏服、道具的重量,每次演出对演员们都是一次考验。”练习英歌几十年,陈坍鹏的膝盖半月板已经有些磨损,“但演员们毫无怨言,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使命感、荣誉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练习的队伍中。” 山西经济网

潮汕英歌舞正在表演。新华社发(林蓁摄)

英歌之变

“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,英歌服饰、道具才能不断更新迭代,英歌队才能不断创作出优秀的舞步和动作,辅以更多的传播手段和平台,这是英歌舞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火遍全网背后的深层原因”

大年初一,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,当地首创的男女对打英歌闪亮登场。参演的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由54名队员组成,为观众演绎出一场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精彩演出。

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在表演中。新华社发

男子英歌取材于小说《水浒传》,女子英歌同样有自己的历史投射——披红戴绿的刀马旦装束,描绘的是花木兰从军或穆桂英挂帅的故事,体现了“谁说女子不如男”的豪迈气概。 福建民生网

早在上世纪50年代,伴随着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,西门女子英歌队应运而生。然而,由于社会经济、历史原因,女子英歌在诞生后不久便陷入停滞。直到2011年,西门社区重新组建女子英歌队,请来健在的老队员指导培训,才让女英歌“血脉”得以赓续。

今年27岁的吴燕花是西门女子英歌队副队长。小时候她在家乡看过英歌舞演出。“非常喜欢英歌舞,那时还在想,为什么只有男生才能跳呢?”听说西门社区招收女英歌队员的消息后,她赶紧报名参与,成为第一届队员。

大年初一,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在表演中。新华社发

练习英歌舞既能强身健体,又能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,受到潮阳地区家长们的欢迎。西门女子英歌队招收了不少十二三岁至二十来岁的女生,主要在晚上、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进行排练。

为了能长期“跳英歌”“教英歌”,吴燕花辞去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,转行开了一家美甲店。“我实在太喜欢英歌舞了,希望能把传统文化保护好、发扬好,让更多的人了解、喜爱这门艺术。”吴燕花说,“当老师比较忙,没办法保证每天排练,自己开店时间可以自己控制,我就果断地换了工作。”

“因为热爱,所以创作。”为了更好表现女生的飒爽英姿,吴燕花经常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。一次,她在公园看到一群老人在练习太极,回家就开始调整队形和舞步,创造出一套“回环太极”的新舞步。

拼版照片:左中右均为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在表演中。新华社发

河北文旅网

在不断的创新中,英歌舞从最初的动作简单、套路单一、阵型单调向动作复杂、套路多样、阵型变化纷繁转变。对英歌服饰也进行了材质和形象改造,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。

专家认为,英歌舞的传承创新既离不开民间民俗活动的红火,也离不开经济社会进步的加持。年过七旬、祖籍潮汕的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感慨,如今的英歌舞比过去好看多了,“跳英歌的招式更丰富,服装更漂亮,阵势更气派。”

陈鸿宇说:“经济发展、社会稳定,英歌服饰、道具才能不断更新迭代,英歌队才能不断创作出优秀的舞步和动作,辅以更多的传播手段和平台,这是英歌舞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火遍全网背后的深层原因。”

西门女子英歌队的队员们正将这门源于潮汕的艺术带到各地。就读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肖静彤和师姐郑媛轩,在大学校园里组建了一个英歌舞社团,她们正期待着开学后的训练。

“我到广州读书后就跟老师商量想组建一支英歌队,现在队伍已经有20多名队员,很多报名的同学来自潮汕以外的地区。”肖静彤说,“相信今年英歌舞的火爆,会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

监制:姜锦铭 

责编:刘小草、吉玲、刘梦妮、雷琨、赵岑 

校对:饶小阳

记者詹奕嘉、洪泽华

强信心·走进百企|广东企业抢抓新机按下拼经济“快进键”

编前语: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、世界经济的持续疲弱,过去一年,我国经济仍然实现同比3%的增长,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。这殊为不易的成绩,是我们开拓前进的信心所在。信心,比黄金更更多

2023-02-03

深圳预计举行春季招聘活动208场次,吸引企业5000余家

招聘活动现场。 随着红红火火的春节假期走到尾声,为今年“开门红”接力的,是“用工热”。 昨日,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、“南粤春暖”稳就业促发展特别行动专场招聘会在深圳市更多

2023-02-03

“南海烧腊”有了新标准!南海区发布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团体标准

南海烧腊。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敏华摄 大洋网讯 昨日,南海区集中发布《南海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规范》4份团体标准,将着力解决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及场内小作坊的规范化管理问题,尤其更多

2023-02-03

东莞樟木头:“欢乐喜庆元宵”启动,16项活动迎客

看麒麟醒狮、听客家山歌、品客家美食、猜灯谜……昨日起至元宵节期间,东莞樟木头镇以“欢乐喜庆元宵”活动迎客,16项特色活动等你来玩。 据悉,活动将在全镇12个地点同期开展,包括音更多

2023-02-03

260项文旅活动,1300万消费券,东莞人的元宵节会很热“闹”

记者获悉,“欢乐莞闹元宵”2023东莞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即将开启。 第八届东莞市民摄影周暨影像莞之夜、潮流东莞·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、灯谜会、“开工利是”券、文旅体通用消费券……为更多

2023-02-03

佛山在全省首推公积金“退休无感提取”

佛山新闻网讯 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,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赋能,佛山在广东省内首次推出住房公积金“退休无感提取”服务新模式,大大简化了提取流程。 “退休无感提取”,是更多

2023-02-03

关于恢复福田中心区常态化开启建筑楼宇媒体立面夜景灯光的通告

为贯彻落实深圳高质量发展要求,提升城市魅力,繁荣夜间经济,丰富文化生活,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、获得感,结合深圳实际,福田中心区建筑楼宇媒体立面夜景灯光开启恢复常态化。现将更多

2023-02-03

深港陆路口岸确定6日全面恢复,不再实施出入境预约机制

大洋网讯 2月3日上午,深圳口岸办发布公告,深港陆路口岸将于2023年2月6日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。 有关事项公告如下: 一、恢复运行的口岸 皇岗口岸、罗湖口岸、莲塘口岸(深更多

2023-02-03

释放客家文化新活力!梅州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

大洋网讯 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,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,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,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。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多

2023-02-03

【大宏图·“县”在启航】广东连州:小菜心长成青翠“产业树” 古城邑走上红火“共富路”

编者按: 郡县治则天下安,县域兴则国家强。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,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来之不易的成绩单、备受期许的新征程。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更多

2023-02-03

跃上四千亿台阶,珠海奋勇再出发

新华社客户端广州2月1日电 日前,珠海市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。数据显示,2022年,珠海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四千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2.3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.4个百分点,增速排名位居全更多

2023-02-03

绿美广东在行动|碧波荡漾 绿树成荫 60秒速览“候鸟天堂”南沙湿地

新华网广州2月2日电 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“世界湿地日”。位于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的南沙湿地,面积近万亩,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湿地,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,也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更多

2023-02-03